社宅公共藝術計畫發表 EXHIBITION


FROM

10 / 17 / 2025(五)

TO

10 / 26 / 2025(日)
14:00-19:00


at

北屯北屯社宅(北屯區江興街85號)
梧棲三民社宅(梧棲區文化路一段86號)


下滑 scroll down


社宅建築體作為現代城市聚落的最小單位,不只是蒼白的政策,也並非只是回應當代特定族群的需求,實際上揭示的是關乎整座城市的未來。

在現代城市中,有別於過去人類文明的聚落發展模式,在實體維度的空間與時間裡,互不相識的我們是否準備好一起空降在一個個新的垂直聚落?城市與人的關係如何因為這樣快速的變化而因應、調節?「未來學家」作為面對未來城市的準備,向未來探究、同時向過去學習,城市正是人類世界的縮影,我們是否可以以寓言的方式對城市政策的未來進行一種奇觀式的幻想?直面這近未來的預言……

臺中市社會住宅第二期公共藝術計畫A案
主辦單位:臺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
執行單位:好伴社計 加 LINE!


藝術家在這裡 
Meet the Artists 

石孟鑫 Shih Meng-Hsin
《天臺》
柏星景觀 Bo-Xing Landscape
《轉手印緣-梧棲社宅人情交易所》

郭柏彥 Kueh Peh Gan 《實用家具》
唯劇場 V.Theatre Group
《房間裡的紙箱》
張程鈞 Chang Cheng Chun
《曬被》

張媛珍 Jane Chang
《小矮人地圖大發現!》

許家禎 Syu, Jia-Jhen
《情事絕品 feat.北屯社宅》

劉凱榛 Liu Kai-Zhen
《思念是一張柔軟的毯》

魏肇儀 Wei Zhao-yi
《你做夢》

未來圖書室Future Library

Artists’ Diary

Media
談「有機生活培養皿」:我們對公共住宅的想像是什麼?|溫語晨(上篇)(下篇)

Archive公共討論-有機生活培養皿


Zine-to-print (coming soon)


在記憶所繫之處,誰消失了?
At the place where memory clings, who is it that has vanished?

《情事絕品 feat.北屯社宅》 “Best Love” in the Taichung Social Housing
行為記錄|綜合媒材|2025 Behavior Record|Mixed Media|2025
北屯社宅 85號9F-5 Room, 9F-5, No. 85, Beitun Social Housing

藝術家以長安新村(現為北屯社宅)的歷史與個人記憶為根基,透過「居民參與」與「藝術行為」兩條主軸,展開一段關於記憶、空間與認同的共創歷程。

 作品核心是一種桌遊式的互動體驗。藝術家將製作一套獨一無二的「記憶卡牌」,內容取材自參與者的童年照片,以及透過捐贈或購買獲得的在地老照片,並由藝術家與參與者共同轉譯為視覺圖像與敘事單元。

這些卡牌不僅是藝術作品,也是一種媒介:可以被閱讀、被遊戲,並在展演過程中持續被重新詮釋,利用這套「再記憶」的敘事架構,引導參與者將自身與家人在省府眷舍或社會住宅的生活經驗具象化,於互動中講述。最終,這些故事將凝聚為一個既能被遊玩與探索的記憶系統,也將轉化為具展覽性的空間裝置,成為個人與集體記憶交織的載體。

This participatory art project is rooted in the history and memories of Chang’an New Village. Through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artistic action,” it creates a shared process exploring memory, space, and identity.

At its center is a board game–like experience built around unique “memory cards.” These cards are made from participants’ childhood photos and old images of the area collected through donations or purchases, then transformed into visual and narrative units by the artist and participants together.

Using a “re-memory” framework, the project guides participants to shape and share their own and their families’ experiences of life in provincial government or social housing. These stories ultimately form a playable memory system and an exhibition-oriented installation, wher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memories converge.


許家禎 Syu, Jia-Jhen
許家禎的作品以「身體」作為情感的承載器皿,藉由蒐集群體隱私中蘊含的共有情感,逐步梳理常民文化裡的情感痕跡。她將個體記憶的故事轉化為具有公共性的技藝實踐,透過行為生產與外部場域的展演,開啟與社會的開放式對話。在此過程中,不僅窺探了個體私密的內在想像,也進一步串聯起個體與群體之間的思辨關係。